文學的實效性

提問存在一個「缺陷」。那就是,前提假設「眼睛能夠看到的改變才被稱作改變。」如果眼睛不能看到、而且沒有辦法在五年內有效改變社會的事物,沒有具備實際價值。

剛走出學院,就有忽然回到現實的感受。我想,博士論文最為困難的部分,是必須沒有矛盾的,將自己的論述寫成一本書。首先,沒有矛盾這件事,本身就十分困難。除非你敘述的只是「事實」沒有參雜任何想法,否則任何論述,都有可能有其矛盾之處。

博士論文是這樣:首先,策略須符合需求,解決方案須在範圍內被測試,並且確認有效。而有效,不是拿幾個人的方法,就聲稱有用。用這例子,也想釐清「讀文學應該不需要邏輯,把看得東西寫下來就行了。」所有學門:科學、醫學、社科、文史哲,論文論述都需要邏輯。

這裡要分外提出「文學實效性」的問題。「你覺得你寫的論文,對於社會有何實際價值」。我曾經被這樣問過。在對方的思維中,能夠用眼睛看到改變的事物,才被稱之為有實際價值。

提問存在一個「缺陷」。那就是,前提假設「眼睛能夠看到的改變才被稱作改變。」如果眼睛不能看到、而且沒有辦法在五年內有效改變社會的事物,沒有具備實際價值。

哥雅是18世紀中葉的西班牙畫家,也是我最愛的畫家之一,他的畫直到現在輪番展覽在各國美術館。你覺得哥雅的畫,「實際的價值」是什麼?

我想,只有對方在能回答我的這些問題的時候,我才能如實地回應他的提問。